當(dāng)前位置:景點大全 >驢友游記 >motto的旅游空間> 西藏自駕五人行(十七之二)昆侖河谷、無極龍鳳宮

西藏自駕五人行(十七之二)昆侖河谷、無極龍鳳宮

2021-07-02 13:00:02 motto 閱讀:3590 積分:2128  

繼續(xù)在巍巍昆侖山中行走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啥石頭?黑黑的,仿佛鐵礦石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中國道教文化里,昆侖山被譽為“萬山之祖”,也是“萬神之鄉(xiāng)”。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場所在地,后因變故逐漸隱出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清朝光緒二十六年(1900年),甘肅省永登縣玄陽胡真人與金丹子張理清道長二人,于昆侖山脈尋找傳說中的“萬神之鄉(xiāng)”,于今青海省樂都縣馬營孔家嘴附近,見周圍群山圍攏,地勢形如蓮花,玄妙異常。于花蕊之上建道觀乃絕妙之地也,于是發(fā)動善信于1916年開始修建“昆侖道觀”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至1930年,昆侖道觀終于建成一進五院,前后八卦規(guī)式的、坐北朝南的“昆侖萬神宮”群落。前后依次修建的有觀外牌坊一座,上書藍堂金字“昆侖山”三字;山門樓兩層三間,正中懸掛藍堂金字豎匾一楨,上書“萬神宮”三字;山門樓前,東西兩側(cè)豎立頂端為斗方形,高約三丈三尺圍桿各一根;第二院,正北建有前后潑水,前后出檐、前后開門的觀音殿,東西兩側(cè)建土木結(jié)構(gòu)的平房各三間;第三院正北為“太極殿”,東西兩各建神客殿、待神殿各一座和上一間,下三間的鐘鼓樓各一座;第四院正北建有“三清殿”,兩側(cè)建單腹腰式的“八仙觀殿”和“七貞祖殿”各三間;第五院正北為“玉皇閣”(兩層)。此建筑群除平房為土木結(jié)構(gòu)外,各殿宇均為磚木結(jié)構(gòu),雕梁畫棟,十分雄宏,不愧為道觀圣地。然而,在十年動亂中它變?yōu)橐黄瑥U墟。        1998年后,中國政府逐漸重建了昆侖道觀,可惜已非全貌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《山海經(jīng)》中關(guān)于昆侖山的記載:

西海之南,流沙之濱,赤水之后,黑水之前,有大山,名曰昆侖之丘。有神,人面虎身,有文有尾,皆白,處之。其下有弱水之淵環(huán)之,其外有炎火之山,投物輒然。有人戴勝,虎齒,有豹尾,穴處,名曰西王母。此山萬物盡有。(大荒西經(jīng))

海內(nèi)昆侖之虛,在西北,帝之下都。昆侖之虛,方八百里,高萬仞。上有木禾,長五尋,大五圍。而有九井,以玉為檻。面有九門,門有開明獸守之,百神之所在。在八隅之巖,赤水之際,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。(海內(nèi)西經(jīng))

游記相冊 @motto

《淮南子》記載:

昆侖虛上有大稻子,約有四五丈粗,在它的西邊有珠樹、玉樹、璇樹、不死樹,還有鳳凰和鸞鳥(鳳凰和鸞鳥頭掛蛇,足下踏著蛇,胸腹前掛著蛇),沙棠樹和瑯玕樹在它的東邊,它的南邊有絳樹、雕鳥、腹蛇、六首蛟、視肉(聚肉形如牛肝,有兩目,食之無盡,尋之更生如故),北邊有碧樹、瑤樹、文玉樹(生長一種五彩斑斕的美玉,非常漂亮)、鳳凰鸞鳥等。不死樹上結(jié)的果實人吃了可以不死,瑯玕樹上生長美玉,是鳳凰和鸞鳥的食物。

昆侖虛高一萬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,山又疊疊重重的有九層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玉珠峰、玉虛峰均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山峰,是朝圣和修煉的圣地,1990年推出昆侖山道教尋祖旅游線路。1992年以后,來自世界各地登昆侖、尋根問祖、頂禮膜拜的炎黃子孫組成的尋根團多達上百個,有的臺灣同胞連年在昆侖山修煉,每年達數(shù)月之久。后又帶家人進山朝拜,并投資興建祭壇,十分虔誠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昆侖山是黃帝在下界的都邑。昆侖山由神陸吾主管,他還管理著天上九域。陸吾人面虎身,虎爪,九條尾巴。山中的土螻,喜歡吃人。土螻生有四只角,安靜時像只大山羊。山中還生長著一種叫做欽原的大鳥,形狀像馬蜂,大小類似鴛鴦,欽原如果螫了其他鳥獸,這些鳥獸就會死掉,如果螫了樹木,這些樹木也會枯死,人遇上它兇多吉少。還有一種鶉鳥,它管理黃帝的各種器具和服飾。山上有一種名叫沙棠的樹,形狀同棠樹相似,黃色花朵,紅色果實,果實的味道像李子,但沒有核。沙棠可以用來防御水災(zāi),如果吃了它的果實就不會淹死。山中的薲草形狀像葵,味道像蔥味,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勞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河水發(fā)源于此,向南流去,然后再向東流入無達。赤水也發(fā)源于此,向東南流去入汜天之水。洋水也發(fā)源于昆侖山,向西南流入于丑涂之水。黑水也從昆侖山中流出,向西南流入大杅。這里生長著很多奇異鳥獸。神陸吾,據(jù)郭璞注釋,就是肩吾,莊周曾說:“肩吾得之,以處大山。”形體像虎一樣的陸吾神,說就是《海內(nèi)西經(jīng)》中的開明獸。鶉鳥,是鳳凰之屬的鳥類,《海內(nèi)西經(jīng)》中說,昆侖開明西北皆有鳳凰,就是指的這種鶉鳥,《禽經(jīng)》中說:“赤鳳謂之鶉”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無極龍鳳宮坐落于三岔口昆侖河右岸,海拔3713米。 無極龍鳳宮講述的是姜子牙得道昆侖的故事。無極龍鳳宮明朝時即為道教混源派(昆侖派)道場,于2012年重建。道教昆侖派有上千年的歷史,昆侖派以山得名,自立一派。一種說法是,昆侖派源于周朝武王時期。鴻鈞一道傳三友:即老子、元始、通天。老子(李耳)有一個弟子,元始有十二個弟子。老子、元始為昆侖派的始祖。元始的12個弟子為昆侖派的12祖。后來,昆侖派又分東西兩家,均屬道家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看看衛(wèi)星地圖,心里才有了數(shù)。

這地方叫三岔口,景區(qū)就像一只巨人踏下的大腳印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昆侖河正是枯水期,一點水也沒有。

據(jù)說這里盛產(chǎn)昆侖山碧玉,河谷里走一走,或許有發(fā)現(xiàn)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昆侖山碧玉是玉石的一種,它的特點則是顏色比較純凈,含雜質(zhì)少,墨點細,沒有白斑。昆侖山碧玉早在商周時期就有開采,但開采量很有限,目前留存下來的實物也是非常少的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昆侖河里走一走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風(fēng)蝕地貌,是經(jīng)由風(fēng)和風(fēng)沙流對土壤表面物質(zhì)及基巖進行的吹蝕和磨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態(tài)。風(fēng)蝕作用形成風(fēng)蝕地貌。

中國沙漠地區(qū)的風(fēng)蝕地貌,除被廣大沙丘所埋沒的以外,在大風(fēng)區(qū)域還有廣泛的出露,特別是正對風(fēng)口的迎風(fēng)地段,發(fā)育更為典型。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的西北部,塔里木盆地東端的羅布泊洼地,東疆以及準(zhǔn)噶爾盆地的西北部等地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河流又稱地表徑流,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流速。河流的侵蝕作用形成原因較多,既有流水的機械沖擊力,也有水的溶解作用,以及水中所攜帶砂石的磨蝕作用。通常,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從山區(qū)通過,這里水流湍急,河道斷面較窄,河流的侵蝕作用主要導(dǎo)致河床下蝕。正因為如此,河流的中上游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瀑布和峽谷。河流的下游通常位于平原,地勢平緩,流速較慢。由于地球自轉(zhuǎn)產(chǎn)生的科里奧利力,河道外側(cè)的水流流速較快,久而久之,對河道外側(cè)形成強烈的側(cè)蝕。側(cè)蝕的結(jié)果使河道呈現(xiàn)出迷人的彎曲狀,稱為河曲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河流侵蝕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為下蝕、側(cè)蝕和向源侵蝕。下蝕作用加深河床,在上游山區(qū)刻蝕出宏偉峽谷。旁蝕作用拓寬河谷,在中下游區(qū)形成蜿蜒曲流和寬坦的谷底平原。向源侵蝕使河流向源頭延長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在流水的的搬運途中,由于水的流速、流量的變化以及碎屑物本身大小、形狀、比重等的差異,沉積順序有先后之分。一般顆粒大、比重大的物質(zhì)先沉積,顆粒小、比重小的物質(zhì)后沉積。因此,在不同的沉積條件下形成礫石、沙、粉沙、粘土等顆粒大小不同的沉積層。當(dāng)河流攜帶大量泥沙流動時,由于流速降低、泥沙逐漸沉積,在河流的中下游常常造成寬廣平坦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,如中國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長江三角洲、埃及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尼羅河三角洲等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不要小看這些層理,確定了年代之后,就可以推測那年下了幾次大雨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看老于那眼神,好糾結(jié),只是搬不走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看這張,喜歡嗎?喜歡就送給你,已寄存在昆侖山下、昆侖河谷、三岔口處,不要雨季去,自己那去吧。

友情提示:去時帶上鐵锨、鋼絲繩,最好五人以上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翻過昆侖山,進入柴達木盆地,土壤開始沙漠化,風(fēng)蝕地貌也多起來,學(xué)名叫雅丹地貌,后面更多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跨過昆侖河。昆侖河在走下昆侖山后改名格爾木河,其實是一條河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青藏公路,也就是109國道,到了格爾木之后轉(zhuǎn)頭向東,開始叫京藏公路。我們要去敦煌,要改道柳格高速,繼續(xù)北上,只好和它默默告別。不過青藏鐵路一直陪著前行,直到錫鐵山。

所以車也沒有進格爾木市區(qū),只在巍巍昆侖的標(biāo)志處找到一點記憶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“格爾木”為蒙古語音譯,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,地處青海省西部、青藏高原腹地,轄區(qū)由柴達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區(qū)兩塊互不相連的區(qū)域組成,市區(qū)位于柴達木盆地中南部格爾木河沖積平原上,平均海拔2780米,屬高原大陸性氣候。

格爾木以東是西寧,以北是敦煌,以南是拉薩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是通往新疆、西藏等地的中轉(zhuǎn)站。格爾木市總面積逾12萬平方公里,全市總?cè)丝?0萬,城市人口占86.6%,有漢、蒙古、藏、回等34個民族,其中漢族人口占69.8%。

格爾木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,境內(nèi)有長江源頭、萬丈鹽橋、雪山冰川、昆侖雪景、瀚海日出、沙漠森林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,獲得“中國優(yōu)秀旅游城市”的榮譽稱號。格爾木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(zhèn)化綜合試點地區(qū)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路上遇到交通檢查站,不是安檢,是查超重,大貨車門排成了長長的龍蛇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
游記相冊 @motto

到了察爾汗鹽湖,原計劃住那里,第二天看看鹽湖,結(jié)果到里面轉(zhuǎn)了一圈,沒找到飯店,又回到大道,夜里十一點趕到錫鐵山。

錫鐵山是個鎮(zhèn),進鎮(zhèn)的時候也要安檢。

游記相冊 @motto

找到伊來客面館的時候,已經(jīng)11點半了,又吃到了炕鍋。

飯后也沒顧得處理照片,洗洗睡了。

motto的游記列表
微信掃一掃,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